崔云淼
教育部2017年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培养谁、如何培养人,满足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人才需求。近两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多次发布全国高考试卷新思路,突出素养导向,注重能力测试,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和应用性,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教学如何创新?如何构建能够培养时代新人、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这是新时代教学创新的重大课题。上海现代新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初步将“新教学”概括为:识字单元设计、真实情境深度学习、线上线下智能系统。
基于读写能力的单元设计
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突破之一是基于学科核心能力。学科核心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能力为基础,建立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学术质量标准的素养目标体系。明确纠正了当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偏心无德、唯师论”等普遍偏见。描绘了“主体教育谁”的形象,提出了“主体如何教育人”的路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超越内容标准,放弃基于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立足学科学术质量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业情况明确内容标准,规划学期以及从上到下、从抽象到具体的单元。就连班级目标,也始终如一地把“thinkable(理想目标)”、“visible(理想目标)”和“achievable(可实现目标)”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科教育质量。新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人们熟知的双向明细表和据此确定的知识点,如“理解”、“记住”、“理解”、“简单应用”等,而是在学生学完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在特定的情境下,你能以什么概念和性格,正确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如语言构建与应用、历史证据、地理实践、生活观念等。科学探究、体育能力、创意表达等。总之,新的目标是“什么知识能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能做什么事(关键能力)、学生能否持续做事(本质品格)” ,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做事(价值观)。”做事是新目标的宗旨、新教学的关键、新评价的重点、素养推论的直接依据。
目标改变了,教学设计也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按课时分配知识点。因此,教师会以一个知识点、技能或小话题为一个单元来设计教学,甚至将一篇课文分成两个课单元,设计两个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目标的窄化、细化、浅化和孤立,直接影响了学科教育和课程教育的效果。新的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单元从“一个一个知识点”转变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单元,用课程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单元。
课程单元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包含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关键课程要素。课程单元是课程单元或学习单元。它不是内容单元、学习材料、知识点或知识图谱。如果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单元只是“一个题目加三四篇课文”,那么这最多只是一个内容单元或一个学习材料单元,而不是这里所说的课程单元。课程单元以学科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大任务、大概念、大概念”的名义组织或构造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问题、大项目”,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 “大”是指一个课程单元只有一个核心任务,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任务或活动过少、过多、琐碎等问题。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至少包括六个要素:单元名称和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练习和测试、学后反思。这六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或学习单元,以及一个完整的学习或课程事件。课程单元设计超越内容即知识点本身,涉及内容的完整习得;它超越了知识点的获取或目标的掌握,而注重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它超越了单个知识点的孤立思维,强调在特定情况下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的相关性。
真实情况下的深度学习
新目标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定位,从“知识点”转变为“能利用知识做指向素养的事情的课程单元”。这必然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同步变革,其特点是真实情境的介入和深度学习。
实景干预的本质是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知识(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好学、有趣、有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有意义。进步。 “现实”不仅关乎当下或个体的生活,更深入到人类社会未来将面临的不确定的生活世界。 “情境”不仅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条件化所学知识,以利于学习和记忆,也可以作为教学或评价的真实任务环境或背景,以利于学习的应用或核心知识的检验。学科的能力。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每堂课都引入真实情境,但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强调真实情境的介入。
实践证明,如果学校课程脱离实际,就会导致“用非语言的方法学外语,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用不道德的方法学道德,用非艺术的方法学艺术”。 “哑巴英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由于中考、高考不包含科学实验,所以有人认为学习科学“只要能解决问题,实验并不重要”。结果,中小学生“物理上摸不到‘物’,化学上看不到‘变’(变化),生物不明白‘生’(生命)”。这种脱离实际的科学学习很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生物学习中,学生记住什么是细胞、遗传、三磷酸腺苷(ATP),但不知道什么是生命。没有人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才培养可能后患无穷。
新的目标不仅需要真实情境的介入,还需要深度学习的经验。以识字为目的的学习必须深入,虚假、肤浅的学习无法达到识字的目的。真实情况只是深度学习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因素。
关于深度学习,中国传统教育有丰富的讨论。比如强调学习动机和情感的重要性,正如《论语·雍也》所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强调从学习中深化学习,由知行合一,多元化学习策略,正如《中庸·第二十章》所说:“博学之,审之之,慎思之,明辨之,勤行之。无学则无学,没有学习……”强调反思、整合、知行合一体现学习,正如《荀子·劝学》所说:“君子有学问,天天省察自己,那么他就会明知而行无过错。” “君子之学入耳,筷触心,传遍四身。”如动静。”这些讨论涵盖了深度学习的所有精髓,为全面理解深度学习提供了启发。
对于“深度学习”的现代概念,不同学科或研究团体有自己的定义,其理论也没有达成共识。不过,中小学生对于深度学习有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例如,深度学习包含高阶认知,主张“为理解而教学”的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蒂就明确指出,目标的出发点是理解;包括主动参与,主张“具身学习”的学者强调情感、体验、所有感官的参与;包括真实情境,素养教学要求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只有经历知识应用或技能应用的学习才能深刻;包括反思,它不仅是学生个体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关键能力、本质品格和价值观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体形成自己的元认知、心理习惯和成长心态的必由之路。
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科利斯等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构建了“观察到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收敛、反应结构四个方面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学习水平分为五个层次,为理解现代深度学习概念提供了直观的视角。如图所示,第一层表示没有发生学习,第二、第三层是浅层学习,第四、第五层是深度学习。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第二、第三层次通常指向单个知识点的目标,而第四、第五层次则指向素养目标,即知识的联想、应用和创新。 “可见的学习成果结构”模型也为核心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学术依据和可能性。
线上线下智能系统
受教并不意味着学到;学会了并不代表学会了。这是教师可能会偏离的常识。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是保证班上至少2/3的学生学习或达到目标。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信息传递,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教师将目标和内容等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便学生随后学习和内化;二是信息处理,学生从学习到学习,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提炼,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人工智能既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词,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概念。目前,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凭借高仿真性、可重复性、无时间限制、富媒体等突出优势,解决了“信息从教到学的传递”的第一步,但无法解决第二步。步骤是“从学习到学习”。学生对信息的整理也需要教师提供及时、准确、专业的判断和指导。实践证明,虽然适应在线学习平台的理想个性化学习系统已经出现,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最大的挑战仍然在于无法解决维持学习动机、心理情感支持、确定反馈等问题。影响。因此,从长远来看,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将继续成为学校学习的主流。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时间,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不同优势,利用智能设备增强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需求。解决学习困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目前的面对面教学相比,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有很多优势。例如,教学从线性资源支撑转向丰富情境构建,单向师生互动转向多方位单元协作探究,接收信息的载体发生转变。学习数据收集工具、从一次性教学流程转向个性化教学评价等。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将核心学科能力带入课堂。前线教室。
用户评论
◆残留德花瓣
新课标新高考确实需要打造全新课程体系,把教学更接地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对“新教学”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希望能有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支持新课标新高考的实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那刺眼的温柔
"新教学" 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新课标新高考,对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希望能够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建构“新教学”,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理论结合实际更有效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老师们也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新课标新高考能否带来更优质的教育成果,还需要时间检验。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被放在首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需要进行调整,要成为引领学生探索的引导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希望新教学能够培养素质全面、能力优秀的未来人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这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场积极转变,值得期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新课标新高考带来的变革很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非常关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教学内容要更加实用化,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新教学” 不该只是概念,更应该落到实际操作中,造福学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